“陜西的創業環境吸引了我們?!苯?,談起扎根陜西的初衷,西安眼得樂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醫學官彭群深有感觸地說。2015年,在海外積累了30多年經驗的彭群及團隊來到西安高新區,潛心創業,埋頭苦干,研發出新一代“交聯聚烯烴”人工晶狀體,使更多白內障患者受益。
人才資源總量達600多萬,擁有“兩院”院士72人,高層次人才集聚效應凸顯;大力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,強勁釋放人才活力……近年來,陜西堅持黨管人才原則,持續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,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,用心用情營造良好人才生態,三秦大地正成為人才創新創業、大有可為的熱土。
全省上下把人才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,舉全省之力吸引匯聚八方英才。從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到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,從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到推進秦創原建設,人才政策因時而變、不斷優化,涵蓋人才引進、培養、使用、流動、評價、激勵各方面。2012年起,每年設立2億元的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工程專項資金,2019年開始將專項資金提高到4億元。各市(區)分別設立1000萬元至6000萬元的人才發展專項資金。集中實施省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、省“特支計劃”、“三秦學者”創新團隊計劃、“三秦工匠計劃”四大省級人才計劃?!笆濉逼陂g,全省新增“長江學者”特聘教授57名、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2名,引進支持1600多名高層次創新創業領軍人才。將人才工作作為各市(區)、省級部門單位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重要內容,將人才工作納入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。
聚合資源筑巢引鳳,打造秦創原人才聚集高地。明晰加強人才工作推進秦創原建設的具體路徑,支持秦創原總窗口創建省級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。加大省級重大人才計劃支持力度,增設秦創原人才引進專項、產業領軍人才專項。支持企業、高校、科研院所及各市高新區依托秦創原總平臺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。成立秦創原人才大市場,布局人才交流、創業、服務、展示中心。建設西安(秦創原)國際人才港,布局高端人才公寓、創業街區,打造具有科技感的開放社區,實現國際人才入港、重大項目落地。組建西咸新區人才集團有限公司,促進人才、服務、資本、產業等要素充分融合、高效配置,實現人才集約式服務管理。今年6月底,秦創原總窗口注冊科技成果轉化企業120家,秦創原科創系列基金已形成由17只基金組成的龐大資本矩陣,總規模達101億元以上。隨著轉化平臺的全方位打通,一項項科技成果加速落地。2021年,全省技術合同交易額再創新高,達到2343.44億元。
堅決破除阻礙人才引進、培養、使用等方面的體制機制之“墻”,努力把制度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、科技競爭優勢。設立人才編制“周轉池”,調劑6000個編制引進急需緊缺人才。建立候鳥工作室、假期工作站,柔性吸引120余名院士和1500余名海內外頂尖人才參與重大科研項目。探索實施秦創原“校招共用”引才用才模式,為秦創原吸引集聚人才。出臺人才分類評價實施辦法,開展人才工作中“唯帽子”問題治理,把創新能力、成果質量、實際貢獻作為核心指標,實行同行評議、專家評審、社會評價,提升人才評價的科學性和精準性。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“三項改革”,推動技術經理人全流程參與科技成果轉化。鼓勵科研單位技術人員到企業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或離崗創業,將90%的轉化收益獎勵給成果完成人,5年內保留回原單位的通道。
用心用情優化服務,營造人才發展優質生態。建立黨委政府領導干部聯系服務專家制度。省委、省政府領導每人直接聯系服務3名院士,市、縣黨委政府領導結合實際,主動聯系服務院士專家,讓人才需求及時得到回應,也讓人才“智囊團”作用更好發揮。制發“三秦優才卡”2000多張,持卡人才可享受出行、子女入學、就醫等優惠待遇。設立“人才貸”,為創新創業提供金融支持。建設人才綜合服務港,讓人才認定、項目申報等業務一站辦結。加強引進人才住房保障,推動各市(區)建立人才公寓、發放住房補貼,西安建成禮賢嘉苑市級人才公寓468套。